村网通总站 袁庄村 yuanzhuangcun.nync.com 欢迎您!
建立产业新体系,构筑扶贫新格局
打造乡村新业态,培育增收新引擎
看得见山,望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。在广大农村地区,童年时的老房屋即为乡愁的一部分。鲁山县四棵树乡黄沟村独辟蹊径,于2018年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,打造成小微游园、果蔬园和停车场,把村内部分闲置房屋统一打造,将旱厕改造成了水冲式卫生间,配置一些农村的老式家具,将卧室布置干净整洁,打造“自助农家小院”。
“保留传统民居特色的同时,融入现代生活元素,既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,又避免了大拆大建,丰富了废旧宅基地的利用途径。”黄沟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京玉介绍,每个自助小院可容纳三四户家庭居住,小院配套基本生活和娱乐设施,提供厨具及米、面、油、调料等,游客可自行解决就餐问题,充分体验农家生活乐趣,每天租金在300元-500元之间,迎合大众消费。
农家院带动贫困户务工,经营中同贫困户签订农副产品收购协议,农家院收益进行集体经济二次分配……一系列的带贫模式不仅稳定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,而且为村里的农副产品找到了销路。如今,黄沟村的“自助农家小院”已经成为四棵树乡产业发展的新名片,受到都市人的欢迎,目前正逐步向全乡推广。
古磨、石坝、柳堤,荷花园、思耕园、垂钓园,阡陌纵横、荷塘密布,今年五一期间,鲁山县团城乡清水河多彩田园盛大开园,前来游玩的游客超过2000人。依托清水河旅游观光带,团城乡寺沟村也实现了由贫困村向休闲度假新宠的转变。
为把乡村建设得更好,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,寺沟村“两委”邀请本村外出务工人员梁群回乡创业,为其流转170余亩土地,改造原有的水稻田,发展集藕鱼混养、垂钓等为一体的水生态观光产业。
距寺沟村不远的花园沟村,去年也依托自然资源优势,建成了清水源山居民宿项目,打造民俗木屋群,引来了不少游人前来居住体验。随着游人的增加,花园沟村围绕本地特色农业、土特产品等优势,成立了花园沟种养合作社,采取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形式,主营本地生产的椴木香菇、黑木耳、板栗、辛夷等农副产品。花园沟驻村第一书记姬中三说:“我们将花园沟的香菇、蜂蜜等特色山货设计成专用的包装,并申请注册商标,来逐步打造花园沟品牌。”
拓宽发展新动能,激活乡村新动力
五月末六月初,正是柞蚕集中结茧期。在鲁山县四棵树乡张沟村一化柞蚕茧丝绸产业基地,多名村民正在弯腰捡蚕茧。贫困户张国旗说,“疫情阻挡了外出务工的脚步,但村里建起了柞蚕基地、养鸡场、水果园,就近务工也有好收入。”
早在汉唐时期,鲁山丝绸即为贡品,是古丝绸之路上最受青睐的商品之一。张沟村乡土能人王占伟依托村里有柞蚕养殖的传统,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”模式,吸收蚕农和贫困户发展蚕业养殖和丝绸古法加工。目前,一化柞蚕茧丝绸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正稳步推进,已带动本村30余户农户发展柞蚕养殖,提供打丝、纺织、成衣加工等工作岗位20余个,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。
“养好蚕,织好布,带领大家来致富。”张沟村党支部书记许建军说,下一步,张沟将以“织女村”项目为核心,加快建设全国唯一的一化柞蚕生态立体博物馆及配套农业公园,强力打造一个集柞蚕养殖、彩蚕观赏、古法织绸、丝绸展示和民俗体验、果蔬采摘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丝绸特色小镇。
抓好桃经济,群众多受益。叶县辛店镇常派庄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杨小伍的带领下,结合实际,种植了新品种早中晚熟桃树2000余亩。目前果树进入了第二个丰产期,亩均收益6000余元。“我的目标是把常派庄打造成一个春夏有花、秋冬有果,产业兴旺、近悦远来的美丽乡村,带着群众共同奔向小康。”杨小伍信心十足。
脱贫“摘帽”不是终点,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。如今的平顶山市,正以制度建设为支撑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、以环境提升为突破,奋力推进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,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
(来源:2020年7月3日《农民日报》头版 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王帅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