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乡村振兴 ——河南平顶山市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观察

    信息发布者:王子文
    2020-07-07 10:43:50    来源:豫见鲁山   转载

    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乡村振兴 ——河南平顶山市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观察

    豫见鲁山 


    8.8万户31.6万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,502个贫困村出列,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底的7.8%下降至2019年底的0.5%……自2013年新一轮建档立卡以来,河南省平顶山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。

    如今,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交汇期,平顶山市丝毫没有松口气、歇歇脚的念头,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,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,巩固脱贫成效,谋划乡村未来发展。

    日前,记者走在平顶山市乡间,只见满目苍翠、绿意盎然,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兴未艾,乡村游引得都市人的青睐、农家自助小院成为带贫增收的新名片、返乡创业者为乡村发展按下了“快进键”……


    建立产业新体系,构筑扶贫新格局


    在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镇土桥村,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整齐划一,一袋袋长势正好的香菇菌棒整齐摆放,菇农穿梭于棚内采摘着香菇。

    2019年初,瓦屋镇引来了尧荣菌业公司,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的方式规模化种植大棚香菇。“去年上半年,公司30万袋夏季香菇产销两旺,净利润在150万元左右,在此务工的贫困户平均每月能拿到2000元的工钱,自己承包大棚种香菇的贫困户收入更高。”瓦屋镇大潺寺村党支部书记、尧荣菌业公司负责人雷根宪说。


    从2019年开始,瓦屋镇流转550余亩土地,统筹整合财政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,吸引企业和社会投入1300余万元,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11个、食用菌大棚1100余座。瓦屋镇党委书记陈永坤介绍,全镇把用财政资金建成的479座食用菌大棚合理分配给19个行政村,由各村将大棚租赁给食用菌生产企业,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,确保每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,实现全镇村集体经济产业全覆盖。

    韭菜炒鸡蛋是很多人眼中的美味。平顶山市叶县任店镇月庄村看到了韭菜的前景,于2018年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与河南久星生物科技研究院合作种植韭菜。目前,已经流转1200余亩土地,每亩韭菜年纯利润达7000元以上,实现了村集体、企业、农户三方受益。“我们还带动周边两个村共同种韭菜,去年韭菜长势好,生产鲜菜700万斤,育种12万斤,在保证村民地租的基础上,每亩多分红了100元。”月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冠星说。

    产业兴旺,才能脱贫奔小康。近年来,平顶山市相继培育了以康龙集团、绿禾农业、天健农业为代表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1家,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664个,带动贫困人口3.69万人;初步形成了舞钢肉鸽、鲁山林果、叶县肉牛、宝丰花椒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、种植优势主导产业,累计带贫14.5万户;累计建成光伏扶贫项目2642个、带贫生猪“千头线”366条、扶贫车间146个,带贫32375户。

    “在产业链和配套产业上下功夫,打造贴近乡村实际的扶贫产业格局。”平顶山市扶贫办主任丁少革说,目前全市打造出了张良姜、大年沟血桃、“山儿西”烟叶等一批“鹰”字号品牌,形成了“发展以产业为基础,收入靠产业来支撑”的良好局面。


    打造乡村新业态,培育增收新引擎


    看得见山,望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。在广大农村地区,童年时的老房屋即为乡愁的一部分。鲁山县四棵树乡黄沟村独辟蹊径,于2018年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,打造成小微游园、果蔬园和停车场,把村内部分闲置房屋统一打造,将旱厕改造成了水冲式卫生间,配置一些农村的老式家具,将卧室布置干净整洁,打造“自助农家小院”。




    “保留传统民居特色的同时,融入现代生活元素,既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,又避免了大拆大建,丰富了废旧宅基地的利用途径。”黄沟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京玉介绍,每个自助小院可容纳三四户家庭居住,小院配套基本生活和娱乐设施,提供厨具及米、面、油、调料等,游客可自行解决就餐问题,充分体验农家生活乐趣,每天租金在300元-500元之间,迎合大众消费。


    农家院带动贫困户务工,经营中同贫困户签订农副产品收购协议,农家院收益进行集体经济二次分配……一系列的带贫模式不仅稳定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,而且为村里的农副产品找到了销路。如今,黄沟村的“自助农家小院”已经成为四棵树乡产业发展的新名片,受到都市人的欢迎,目前正逐步向全乡推广。


    古磨、石坝、柳堤,荷花园、思耕园、垂钓园,阡陌纵横、荷塘密布,今年五一期间,鲁山县团城乡清水河多彩田园盛大开园,前来游玩的游客超过2000人。依托清水河旅游观光带,团城乡寺沟村也实现了由贫困村向休闲度假新宠的转变。



    为把乡村建设得更好,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,寺沟村“两委”邀请本村外出务工人员梁群回乡创业,为其流转170余亩土地,改造原有的水稻田,发展集藕鱼混养、垂钓等为一体的水生态观光产业。


    距寺沟村不远的花园沟村,去年也依托自然资源优势,建成了清水源山居民宿项目,打造民俗木屋群,引来了不少游人前来居住体验。随着游人的增加,花园沟村围绕本地特色农业、土特产品等优势,成立了花园沟种养合作社,采取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形式,主营本地生产的椴木香菇、黑木耳、板栗、辛夷等农副产品。花园沟驻村第一书记姬中三说:“我们将花园沟的香菇、蜂蜜等特色山货设计成专用的包装,并申请注册商标,来逐步打造花园沟品牌。”



    拓宽发展新动能,激活乡村新动力


    五月末六月初,正是柞蚕集中结茧期。在鲁山县四棵树乡张沟村一化柞蚕茧丝绸产业基地,多名村民正在弯腰捡蚕茧。贫困户张国旗说,“疫情阻挡了外出务工的脚步,但村里建起了柞蚕基地、养鸡场、水果园,就近务工也有好收入。”


    早在汉唐时期,鲁山丝绸即为贡品,是古丝绸之路上最受青睐的商品之一。张沟村乡土能人王占伟依托村里有柞蚕养殖的传统,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”模式,吸收蚕农和贫困户发展蚕业养殖和丝绸古法加工。目前,一化柞蚕茧丝绸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正稳步推进,已带动本村30余户农户发展柞蚕养殖,提供打丝、纺织、成衣加工等工作岗位20余个,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。


    “养好蚕,织好布,带领大家来致富。”张沟村党支部书记许建军说,下一步,张沟将以“织女村”项目为核心,加快建设全国唯一的一化柞蚕生态立体博物馆及配套农业公园,强力打造一个集柞蚕养殖、彩蚕观赏、古法织绸、丝绸展示和民俗体验、果蔬采摘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丝绸特色小镇。


    抓好桃经济,群众多受益。叶县辛店镇常派庄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杨小伍的带领下,结合实际,种植了新品种早中晚熟桃树2000余亩。目前果树进入了第二个丰产期,亩均收益6000余元。“我的目标是把常派庄打造成一个春夏有花、秋冬有果,产业兴旺、近悦远来的美丽乡村,带着群众共同奔向小康。”杨小伍信心十足。


    脱贫“摘帽”不是终点,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。如今的平顶山市,正以制度建设为支撑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、以环境提升为突破,奋力推进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,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


    (来源:2020年7月3日《农民日报》头版 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王帅杰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